容器安全建设最佳实践系列-使用Kubernetes Audit日志发现集群风险与入侵

阅读量290369

发布时间 : 2022-07-13 17:30:57

 

阅读说明

本文适用于企业容器安全建设参考,篇幅较长可先浏览目录,跳转到关注的部分进行阅读。

 

背景

随着Kubernetes的广泛应用,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典型风险面,例如

Kubernetes及第三方应用漏洞利用

集群化部署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攻击面。Kubernetes以及第三方应用不断出现新的漏洞,比如使用较广的Nginx Ingress、Helm等就曾出现过敏感信息泄露、权限提升等类型漏洞。在补丁修复完成前的窗口期,该如何及时发现漏洞利用行为呢?

高风险配置资源成为突破口

特权容器、挂载节点目录等场景增加了容器逃逸风险、信息泄露风险等。尽管很多合规配置检查都明确指出了这些风险,但实际总会因为历史包袱、特殊场景需求,导致业务环境中仍然存在这类资源。在业务优先的背景下,短时间下线所有风险配置业务较为困难,在业务改造窗口期,如何感知此类风险呢?

局部资源被控持续扩大失陷范围

随着混合云、多集群管控等形态趋势变化,攻击路径也更加复杂多样。对外提供服务的应用容器、配置不当的节点机、有集群凭证的办公网用户被钓鱼都可能是突破口。凭证泄露在攻击中屡试不爽,一个配置不当的普通账户往往会成为获得权限提升的突破口,如何及时发现横向移动中的蛛丝马迹及时止损呢?

Kubernetes Auditing拥有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看清集群层面的风险操作。阿里云云安全中心(以下简称云安全中心)容器安全从2020年开始支持Kubernets Audit日志入侵检测,经过两年的优化和攻击数据积累沉淀了一套丰富的检测模型,本文分享一些建设经验,抛砖引玉。

 

集群之眼-Kubernetes Auditing

Kubernetes提供了一种持续监控集群活动的可视化能力-审计(Auditing,能够记录kube-apiserver的交互响应,支持写入日志、自定义webhook等处理方式。

本文重点介绍如何利用Kubernetes Audit日志检测集群风险以及攻击行为,对webhook的方式不作展开。

 

云上Kubernetes集群告警现状

云安全中心支持接入Kubernetes Audit日志检测集群风险以及攻击行为,下图为不同安全事件类型两年内的告警事件量分布,其中”容器目录挂载配置不当”、”容器启动权限配置不当”事件量远超其他类型(这两类因达到图表高度上限,不代表真实比例)。

Kubernetes日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多种安全事件,下面我们来认识这份日志并了解如何使用它。

 

五分钟看懂Kubernetes Audit日志

采集原理

Audit日志记录了kube-apiserver各种交互活动,kube-apiserver 可以看做集群的核心管控中心,提供了管理集群的REST API 接口,支持认证、鉴权、集群资源控制、集群状态变更等功能,并将 API 操作对象持久化存储到 etcd。以使用kubectl创建pod为例,主要流程可分为以下几步:

  1. kubectl向kube-apiserver发送创建pod的http post请求
  2. kube-apiserver收到请求,进行认证、鉴权等操作
  3. 鉴权通过后,请求被kube-apiserver路由到对应的api handler进行处理,并将配置参数持久化到etcd中
  4. kubelet根据配置参数在节点上创建pod

Auditing可以在第2步或第3步进行日志记录,目前支持指定以下四个阶段:

  1. RequestReceived:审计处理器接收到请求后,转给其他handler之前
  2. ResponseStarted:响应消息的头部发送后到响应消息体发送前这段时间内。通常为持续一段时间的操作如watch
  3. ResponseComplete:响应消息构建完成时
  4. Panic:发生错误时

如下图所示

日志详细程度通过指定审计级别(Level)来实现,常见审计级别有四种:

  1. None:不记录审计日志
  2. Metadata:记录请求的元数据,例如请求的user/method/时间/资源类型等,但不包括请求和响应具体内容
  3. Request:记录包括Metadata和请求,但不包括响应
  4. RequestResponse:记录包括Metadata、请求、响应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Audit日志采集策略样例,目的是详细记录集群内所有pod资源操作。

apiVersion: audit.k8s.io/v1beta1
kind: Policy
omitStages:
– “RequestReceived”
rules:
– level: RequestResponse
resources:
– group: “”
resources: [“pods”]

在实际业务场景下,通常需要更全面的采集策略,这里提供阿里云容器服务的示例作为参考https://help.aliyun.com/document_detail/91406.html。关于如何将数据上报到日志存储中心有很多公开方案,此处不作展开。

日志解读

下图是创建pod产生的一条json格式的Audit日志

这里根据实际使用经验,提供字段说明参考:

字段 类型 说明
apiVersion string Kubernetes对象api版本,比如ingress nginx从Kubernetes1.22版本开始只支持networking.k8s.io/v1,此前版本可使用networking.k8s.io/v1beta1。在检测一些特殊对象时需要考虑api多版本问题
kind string 请求类型,大多数场景固定为”Event”
level Level,基础类型string 审计级别,代表日志完整度,为None值时不记录任何日志,为RequestResponse时记录最完整,参考前文介绍的四个程度None、Metadata、Request、RequestResponse
auditID UID,基础类型string 请求唯一标识,可以作为告警等场景的唯一键,具体使用github.com/google/uuid生成
stage Stage,基础类型string 日志记录阶段,比如前文介绍的四个阶段ResponseComplete、RequestReceived、ResponseStarted、Panic
requestURI string 客户端向kube-apiserver发送的请求URI,可以获取到API Handler信息
verb string 请求Kubernetes资源时,为特定动词如create,patch。 非资源请求时为小写的http方法,如get,post
user UserInfo 用户信息,包含了username、uid、groups等
impersonatedUser UserInfo 如果请求扮演了另一个用户,则为被扮演用户的信息
sourceIPs 切片 请求发起者IP以及中间经过的代理IP
userAgent string 客户端代理信息
objectRef ObjectReference结构体 请求的目标对象的引用,比如操作ServicAccount时,该字段包含了ServicAccount所属命名空间、名称等信息。在list操作、非资源请求等情况下可能为空
responseStatus Status结构体 返回的HTTP状态码及错误消息。Success状态下只返回状态码。Failure时包含报错信息
requestObject Unknown类型结构体 请求对象的详细信息,json格式,当审计级别为Request或RequestResponse出现。对于非资源请求可能为空。 如果集群注册了修改原始请求的功能(version conversion/defaulting/admission/merging),此时requestObject记录的仍是原始请求,比如使用mutiating webhook修改请求内容。
responseObject Unknown类型结构体 请求的响应,json格式,当审计级别为Response时出现
requestReceivedTimestamp MicroTime 请求到达kube-apiserver的时间
stageTimestamp MicroTime 请求到达当前审计阶段的时间
annotations map[string]string 注解,无固定格式的映射。通常可以从这个字段观察到请求处理链路经过了哪些模块处理、决策结果等,比如身份认证、鉴权以及准入控制等。

重点字段

Audit日志字段众多,在处理其产生的安全告警时该重点关注哪些字段呢?

  1. sourceIPS:该字段记录了请求发起者的IP以及中间经过的代理IP,起点为外网IP时可能指向攻击源头,起点为内网IP可能指向内部失陷的源头。可重点进行排查溯源。
  2. user:请求发起者的身份,关注身份不符合历史基线的行为,例如某普通应用的ServiceAccount突然被用于进入其他容器中执行命令、枚举读取secrets时,则有可能是应用的默认账户被用于权限提升、横向移动的导致。
  3. 操作资源:重点关注请求操作什么资源(objectRef),以及动作(verb),快速筛选出一些敏感的行为
  4. userAgent:客户端代理,用于辅助分析请求产生的来源,比如容器内通过curl发起的恶意请求,失陷dashboard发起的请求。下图展示了云上Kubernets集群请求的来源UserAgent按一周请求量排序的情况。可以看到来源于curl的请求量非常小

 

检测集群风险及攻击行为

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Kubernetes也引入了新的攻击面,贯穿容器内、主机节点、集群层面、镜像仓库等。Audit日志拥有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看清集群层面的操作行为。下面介绍一些攻防阶段中利用Audit日志发现风险和攻击行为的思路。

横向移动

横向移动这个词常在内网渗透中出现,在Kubernetes的场景下,由多集群、多节点、多应用组成的复杂环境就是一个大内网。以失陷容器或节点为跳板,收集集群信息,进一步提升权限和可控范围,最终实现控制单集群甚至多集群。下面介绍几种典型场景。

凭据泄露

一种较为常见的入侵场景是,攻击者通过web等外部可访问的服务入侵到容器内部后,首先摸清容器挂载的ServiceAccount具有哪些权限以进行权限提升或横向移动。例如下图中,尝试获取当前ServiceAccount权限信息

kubectl auth can-i –list

在没有kubectl的情况下,也可能会用curl等方式直接访问SelfSubjectRulesReview获取权限细节

curl -XPOST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header “Authorization: Bearer $TOKEN” –insecure hxxps://x.x.x.x:443/apis/authorization.k8s.io/v1/selfsubjectrulesreviews -d ‘{“apiVersion”:”authorization.k8s.io/v1″,”kind”:”SelfSubjectRulesReview”,”spec”:{“namespace”:”default”}}’

经过上面的初步试探,发现只有读取pods、secrets、configmap等资源的权限,无修改以及进入容器执行命令等权限,于是列举并读取secrets,看是否有突破点

使用读取到的ServiceAccount的token,再次查看权限,发现这个新身份的权限很高,实现权限提升。

在真实业务场景中,特别是在一些规模较大且复杂的集群中,经常会出现账号权限配置不当的情况。除了配置检查,检测异常列举、读取、使用secrets等行为很重要。但日常运维中可能会出现类似行为,大量异常审计容易形成疲劳。

一种比较通用的解决方法是,重点关注一些可疑度更高的场景或者根据自身的业务环境,根据镜像/应用/命名空间等维度,结合UserAgent、sourceIPs、访问对象等信息,建立历史访问基线,关注基线外的行为。

下图为使用curl访问API SelfSubjectRulesReview获取当前账户权限信息时,产生的Audit日志

信息泄露漏洞

以为集群内服务提供外部访问能力的应用nginx-ingress为例,CVE-2021-25742是一个nginx-ingress的高危漏洞,当开启了Snippets特性且攻击者拥有创建或修改ingress实例的权限时,可以在 server 指令域注入lua代码读取secrets,造成多租户场景下的越权访问和集群维度的敏感信息泄露。如下图,漏洞环境下访问构造的路径读取读取Kubernetes的CA

我们可以从Audit日志中观察到requestObject.metadata.annotations中有关于server-snippet的设置,含有读取nginx ingress容器敏感信息的指令

另外还有两个原理较为类似的漏洞CVE-2021-25745、CVE-2021-25746,可重点关注spec.rules[].http.paths[].path以及metadata.annotations的异常代码。

可以预见的是这类风险会再次出现,虽然触发的位置和方式不同,但利用方式是相通的。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常见的恶意命令,未雨绸缪。

移动到容器

进入容器执行命令是一种攻击者常用的方式,常出现在横向移动寻找更高权限、反弹SHELL等场景。

例如下图是一个真实的入侵案例发起的请求,攻击者进入容器并尝试下载启动一个恶意脚本。对于这类场景,可以利用Audit日志覆盖常见的恶意命令如反弹shell、下载程序并执行类操作等等。

下面是云安全中心在某真实入侵事件中利用Audit日志检测恶意命令执行的告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Audit日志无法记录建立exec通道之后的交互命令。原理参考以下exec命令通道建立的流程图,对于此类行为,基于容器内的命令采集更为重要,这涉及到运行时安全检测和防御,此处不作展开。

中间人攻击

CVE-2020-8554是一个中间人攻击(Man-in-the-MiddleAttack,简称“MITM攻击”)中危漏洞,在一个多租集群中,攻击者可以通过创建和更新Service实例的LoadBalancer、External IPs等字段来劫持集群中其他pod的流量。例如流传较广的一个案例是将集群的DNS流量劫持到攻击者控制的DNS服务中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mitm-example
spec:
selector:
app: evil-dns-server
ports:
– protocol: UDP
name: dns
port: 53
targetPort: 53
externalIPs:
– 8.8.8.8

可以重点关注Service服务创建、更新时externalIPs等参数的变动情况,比如服务的externalIPs指向业务不相关的公网IP段、已知域8.8.8.8、本地127.0.0.1来劫持节点流量等等。上面的yaml执行时将产生的Audit日志如下

权限提升

权限提升是Kubernetes攻防中的重要环节,不合理的配置是引入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下面主要介绍使用Audit日志检测高风险资源的思路。

高风险配置

特权容器、可写模式挂载host节点系统目录等使用方式埋下了容器逃逸、信息泄露等隐患。

我们可以通过Audit日志动态捕获具有风险配置的资源创建,重点关注如Pod/ReplicaSet/ReplicationController/Deployment/StatefulSet/DaemonSet/Job/CronJob的创建和更新。

以创建一个具有SYS_ADMIN权限、挂载节点/etc目录的pod为例,它的Audit日志表现如下

通过获取容器capabilities,容器挂载节点目录等信息,对危险的capability、具有读写节点敏感目录权限的资源创建行为进行告警。

阿里云安全中心默认支持检测高风险配置资源启动,包括挂载节点目录、权限配置不当等等。

高权限用户

Kubernetes集群的用户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使用者是人的User、使用者是应用程序的ServiceAccount。

其中使用非常广泛、权限又比较高的组件的ServiceAccount往往是重点利用对象,如Helm、Cilium、Nginx Ingress、Prometheus等等。一些可重点关注的行为如:

  1. 绑定管理员权限
  2. 为ServiceAccount赋予了高权限,如创建容器、进入容器执行命令、枚举和读取secrets等权限

比如Helm 2这个版本曾出现过可借助Tiller的高权限为账户赋予cluster admin权限的问题

可以通过Audit日志对高权限绑定行为进行检测,相对于大多数安全场景,通常管理员级别的绑定事件数量并没有那么多,是可以人工运营的。ClusterRoleBinding的Audit日志表现如下

持久化

持久化的方式很多,这里重点介绍一下静态pod场景。

我们知道静态pod是一种仅存在于特定节点、不漂移、无法通过kube-apiserver进行管理的特殊pod。因此静态pod具有一定隐蔽性、持久化特性。在一些渗透场景如拥有节点特定目录写权限时,可以通过创建静态pod来运行攻击者指定的镜像。创建静态pod只需要指定一个本地或者远端的yaml文件即可。kubelet进程会定期扫描目录进行资源创建和销毁。

一个比较常见的疑问是,Audit日志是否能观测到静态pod的创建呢?

kubelet在创建静态Pod时,会为其创建一个mirror pod并上报给kube-apiserver,因此kube-apiserver可以观测到静态pod。但由于mirror pod是一个虚假的资源,对其进行操作实际上不会影响静态pod。我们可以从Audit日志中观测到静态Pod的信息,创建静态pod时,请求中的annotations带有kubernetes.io/config.mirror特征,下面是一个静态pod的创建请求样例

相对普通pod而言,静态pod的创建量级会小很多,一般都是为特定业务,因此从排白的角度看是比较有规律的。最常见的静态pod比如kube-apiserver等,参考/etc/kubernetes/manifests/目录下的配置

在早期的Kubernetes版本如1.6中,可能会出现静态pod已经在正常运行,但mirror pod创建失败导致静态pod不可见的报错场景,这也提供了一种绕过mirror pod达到更加隐蔽状态的思路。

蠕虫挖矿

在集群中启动恶意pod,是一种常见的占用资源、维持权限的方式。一些互联网传播的蠕虫入侵集群后,选择启动挖矿容器进行牟利。另一种常见的场景是是从dockerhub下载攻击工具镜像启动容器,使用容器内的黑客工具对集群或内网其他资源持续进行攻击。很多镜像单从镜像仓库地址、启动命令参数就可以判断为具有危害的镜像,比如挖矿、流行的攻击工具套件。虽然这种匹配已知特征的方式简单粗暴,容易绕过,但在很多场景下效果不错。

以创建挖矿pod为例,可以从requestObject获得容器启动使用的镜像、启动参数进行恶意特征匹配,参考下面的日志表现

异常访问

对于有公网连接端点的集群,每天可能会接受来自公网的大量访问,一个比较极端的场景是,给匿名用户赋予了集群管理员的权限,一旦集群存在可通过公网访问入口,就等同于直接获取到整个集群的控制权限。如下面这个为匿名用户绑定cluster admin之后,匿名用户可从外网访问并管理集群的案例

kind: ClusterRoleBinding
apiVersion: rbac.authorization.k8s.io/v1beta1
metadata:
name: binding-test
namespace: kube-system
subjects:
– kind: User
name: system:anonymous
apiGroup: “rbac.authorization.k8s.io”
roleRef:
kind: ClusterRole
name: cluster-admin
apiGroup: “rbac.authorization.k8s.io”

下面是匿名用户发起请求时的Audit日志表现

对于这个场景,可以关注来自公网IP的匿名用户高权限行为,或者用前文提到的高权限账户配置行为。这种情况在早期生产和测试集群环境居多,现在已经逐渐收敛。

对于暴露在公网的集群,通常情况下运维人员会设置安全组缩小来源IP范围来提升安全性。但攻击渠道总是复杂多样的,例如处在信任IP段、保存了集群管理凭证的办公网机器失陷。这种场景的检测难点在于同正常运维行为高度相似。相比检测,更多的被应用于入侵之后的溯源,串联起整条攻击路径、快速止血。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在使用日志的同时,我们需要重视日志组件本身的安全性,及时修复相关漏洞。Kubernetes历史上曾出现过日志泄露敏感信息的问题(CVE-2020-8564/CVE-2020-8565/CVE-2020-8566)。CVE-2020-8564是一个kubelet组件漏洞,在漏洞版本的环境下,日志级别≥4且触发私有镜像仓库配置解析报错时,docker config凭证通过报错信息写入了日志,如下图漏洞环境下,因仓库解析报错从日志中读到了的仓库凭证信息

 

总结

随着业务部署管理逐渐向容器集群的形态演进,攻防对抗也随之改变并产生了复杂攻击路径与组合技。安全贯穿端点、集群、供应链等等。仅保护其中一个面是远远不够的。Kubernetes Auditing拥有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看清集群层面风险操作。

云安全中心容器安全产品默认支持Kubernetes Audit日志入侵检测,经过两年的Kubernetes Audit攻击数据积累沉淀了一套丰富的检测模型,配合镜像扫描、集群主动防御、运行时入侵检测和防御、网络微隔离等功能构建基于容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云原生安全。

本文由阿里云安全原创发布

转载,请参考转载声明,注明出处: https://www.anquanke.com/post/id/276426

安全客 - 有思想的安全新媒体

分享到:微信
+18赞
收藏
阿里云安全
分享到:微信

发表评论

内容需知
合作单位
  • 安全客
  • 安全客
Copyright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安全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8010314号-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