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 “家庭软暴力” 的连锁反应——从心理创伤到青少年网络安全危机

阅读量11253

发布时间 : 2025-04-07 10:22:30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本应是青少年成长的温暖庇护所,但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里“家庭软暴力 ”却如影随形,借助网络的强大力量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其影响从造成青少年严重的心理创伤,延伸到危害青少年的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解决。

一、网络赋能下“家庭软暴力” 的新表现形式

传统意义上的家庭软暴力,主要以言语上的奚落、贬低等形式存在于家庭内部私密空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尤其是即时通讯工具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广泛运用,家庭软暴力呈现出新的特征。

如今,家长利用即时通讯工具的语音功能,即便与孩子身处异地,也能随时对孩子进行言语斥责。例如,家长通过微信语音,在孩子外出求学、参加活动期间,持续发送批评孩子学习不努力、做事不靠谱的语音消息,让孩子时刻处于被指责的压力之下。家庭群组方面,本应是传递亲情、分享家庭日常的空间,却常被用于公开比较子女。一些家长在家庭微信群里,频繁晒出子女的考试成绩、竞赛名次,对比之下,成绩稍差或表现不佳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此外,部分家长还借助社交平台抒发对孩子的不满情绪,打着“为孩子好” 的旗号,实则进行情感勒索。如在朋友圈抱怨孩子不懂事、辜负自己的期望,孩子看到后,内心会产生愧疚与压力,被迫按照家长意愿行事。

这种依托网络平台的家庭软暴力,打破了家庭矛盾的私密性,借助网络传播的快速性与广泛性,使得负面影响被放大,波及范围远超传统模式下的软暴力行为。

二、心理创伤:连锁反应的起始环节

“家庭软暴力” 给青少年带来的首要危害是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长期处于被言语贬低、嘲讽的环境中,青少年的自信心遭受重创。他们对自身能力产生深度怀疑,原本对学业、兴趣爱好的积极性逐渐消退,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境。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自尊体系构建的关键阶段。频繁遭受父母诸如“你能力太差”“别人都比你强” 等言语攻击的孩子,会在潜意识里内化这些负面评价,形成低自我效能感。这导致他们在面对生活挑战时,倾向于回避而非积极应对,认为自己难以成功。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不仅影响当下的学习与生活,还会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进一步探究,心理创伤还会引发一系列情绪问题,其中焦虑和抑郁较为突出。青少年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处于敏感时期,面对家庭软暴力带来的精神压力,若缺乏及时有效的疏导,容易积累负面情绪。长期受焦虑情绪困扰的青少年,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成绩下滑,进而引发家长更多的指责,形成恶性循环;抑郁情绪严重时,青少年可能对生活失去兴趣,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危及生命安全。

三、迈向网络安全危机:连锁反应的加剧态势

遭受家庭软暴力的青少年,因在现实中得不到足够的情感支持,往往转向网络寻求慰藉。但这一行为却在不经意间为他们的网络安全埋下隐患,使连锁反应进一步恶化。

在信息安全方面,由于情感缺失,这些青少年在网络社交中对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意识淡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超六成受访青少年曾在网络聊天中透露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他们渴望在网络中获得关注与认可,因而轻信他人,殊不知一些不法分子正利用这些信息实施诈骗、骚扰等违法活动。那些因家庭软暴力而倍感孤独的孩子,更容易陷入“亲密陷阱”,成为网络诈骗的高危群体,给自己和家庭带来诸多困扰与损失。

从认知发展角度看,家庭软暴力导致的低自我效能感使青少年在网络信息洪流中失去自主判断能力。他们过度依赖算法推荐,算法依据其过往浏览的负面内容,持续推送相似信息,形成信息茧房。大数据分析表明,此类群体在短视频平台浏览负面内容的停留时长远超均值,沉浸于“创伤共鸣”,认知固化,难以接纳不同观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偏离正常轨道。这不仅阻碍自身成长,还可能在网络互动中引发冲突,甚至受不良思潮影响走上错误道路。

四、多方协同应对,斩断连锁反应链条

面对网络时代“家庭软暴力” 引发的复杂且危害深远的连锁反应,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同发力,才能有效斩断危及青少年成长的这一链条。

在家庭层面,家长要充分认识网络时代亲子沟通的变化及软暴力危害。首先,应学习科学的数字沟通技巧,每周安排固定的亲子对话时间,在此期间放下电子设备,专注倾听孩子心声;其次,要明确家庭网络使用规则,限制孩子上网时长、监督上网内容,避免网络对孩子的间接伤害;再者,家长要时刻注意自身情绪语调,在网络交流中保持平和、尊重,避免言语过激。同时,家长需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通过深呼吸、暂时离开现场等方式冷静情绪,防止脱口而出伤人话语。

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肩负重任。一方面,要将网络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纳入常规课程体系,设计“数字时代青少年网络安全防护”“网络情绪管理” 等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心理韧性;另一方面,建立校园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时关注学生网络行为,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特别是针对因家庭软暴力可能陷入困境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社会层面同样不可缺位。社会组织、公益团体应借助网络广泛宣传家庭软暴力危害及正确亲子沟通方法,开设线上心理咨询热线、亲子教育讲座等公益服务,为受困扰家庭提供专业帮助。例如,研发家庭语言暴力AI 监测平台,利用语音识别、情感分析技术实时预警;搭建区块链存证系统,为司法介入提供可靠电子证据链。此外,互联网企业要强化社会责任,优化算法,减少负面信息推送,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功能,如限制青少年使用时间、过滤不良信息等,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五、结语

网络时代“家庭软暴力” 引发的连锁反应,从对青少年的心理创伤到网络安全危机,严重威胁青少年成长与社会和谐稳定。这并非单一主体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家庭软暴力,筑牢青少年心理防线、保障网络安全,让青少年在健康环境中茁壮成长,迈向美好未来。期待各方携手,早日实现这一目标,让每一个家庭重归温馨,让每一个青少年拥有灿烂青春。

 

(本文作者系河北衡水中学中学生领导力社团“语路逢花”项目团队成员徐文雅、刘泽霖、刘奕璨、田育欢)

本文由刘泽霖原创发布

转载,请参考转载声明,注明出处: https://www.anquanke.com/post/id/306217

安全KER - 有思想的安全新媒体

分享到:微信
+10赞
收藏
刘泽霖
分享到:微信

发表评论

Copyright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安全KER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8010314号-66